模具系教育計劃之短、中、及長期規劃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96118日系中長期發展會議通過

9611月12日系 務會議通過

模具系近年教育與研究發展之方向規劃如下:
(1)92~93
年建構光學模具之設計/製造/成形之整合系統
(2)93~95
年建構精微模具之設計/製造/成形之整合系統
(3)96~98
年建構光電與微模具設計/製造/成形之整合系統

模具系為培育出能掌握模具結構、設計、開發能力以及具有人文素養的全方位優秀模具工程師,而訂定未來模具教育規劃,分成四方向:

(一)精緻化實務教學:
本系、所在教學方面強調以培育模具核心能力與技術為導向的教學方式,以達到實務教學成效。教學方式為透過多項專業課程與「專題研究」、「校外實習」的執行,培養模具實用專業設計與技術人材,使能擔負模具及相關機具之分析、設計、製造、操作、檢驗和維護等任務,達到「理論與實務結合」的教學目標。


(二)專業領域課程規劃:
本系大學部核心課程規劃有衝壓模、塑膠模、壓鑄模、精密鑄造模、鍛造模等之設計原理及加工製造技術,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知識,使其具備相關領域之系統整合和技術創新的能力,以符合未來產業之需求及解決新的工程問題。

(三)研究教學與國際接軌 :
本系、所教師的專業領域,包括「固力與金屬成型」、「模具設計與製造」、「生醫與材料」及「熱力與能源」,不僅符合國內科技發展需求,且各領域內之研究成果均積極發表於國內、外學術研討會及國際學術期刊,同時在研究所設立國際組以招收外籍研究生,以及進行與國外大學間交換師生,達到國際交流。

(四)產學合作教學與研究:
本系、所教師依其專長,積極推動與企業間之產學合作及研究工作。產學合作教學包括與公準公司、建準公司、正崴公司等分別進行產學攜手班與產碩專班,除可協助解決產業間之實務問題外,亦能增加學生之「理論與實務結合」的實際經驗。

 

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模具系未來發展與目標

短期目標
一、積極持續提昇教學效益,追求教學卓越:
(一)推動工程教育認證,並提出認證申請,預計於96年度完成第一階段認證。
(二)配合國際趨勢,隨時檢討本系課程,適度地降低大學部學生修業學分,增加呼應就業市場
       
的學分學程課程精進計畫。
(三)配合學校執行本系教師評量制度,提昇教師教學品質。
(四)積極要求本系教師提升研究的質與量,並力行新進教師8年升等計畫。

二、加強產學合作關係,提昇學術地位:
(一)配合推動跨系院的合作研究策略提昇論文發表量。
(二)舉辦學術研討會加強學術交流。
(三)聘任具有業界經驗的師資加強與工業界合作關係。
(四)推動設立產業大學專班,提升與產業間合作,達成產學共教。

三、促進兩岸學術交流與國際化:
(一)強化大學部與碩士班學生論文英文寫作能力,提昇同學國際專業溝通能力(Technical  
        Writing, Technical Oral Presentation )
(二)配合學校國際化政策成立研究所國際組,促進國際交流。
(三)加強兩岸學術合作,促進兩岸學術交流(華中科技大學)

 

中期目標
一、積極提昇研究風氣與水平:積極爭取國科會與產學合作計畫、爭取增加博士班名額、形成研究
   
團隊,帶動研究風氣。
二、改善上次(94年)科大評鑑的缺失:教師教學負擔太重,鼓勵少超鐘點,多研究升等,提升師
   
資結構。
三、推動產學合作:繼續推動產學攜手班與產學碩專班、鼓勵爭取產學合作方案、累積本所聲譽。
四、持續促進兩岸學術交流與國際化,強化本系教師與畢業生國際與境外就業競爭能力。

 

長期目標
一、未來搬遷至燕巢校區後3年期間,將本系師資結構提升至教授、副教授、助理教授各佔三分之
   
一的目標。
二、鼓勵研究專長相近的老師組成研究團隊,提昇研究效能,達到平均每人每年至少一篇SCIEI
   
的論文發表量的目標。
三、提昇教師學術研究的國際地位,達到平均每人每年參加至少一次國際研討會的目標。

 

(一)為配合國家經濟建設之需要及發展精密零組件策略性工業,本系發展正

   朝向精密快速模具、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模具自動化、模具表面處理等

   目標發展,從產品的原型製作、正/逆向技術、電腦輔助CAD/CAM/CAE、

   RP/RT技術、模具設計及製造、試模等均列入發展及教學重點。

(二)本系積極推動建教合作,與模具公會、模具技術推廣協會、模具系友會

   及國內有關廠商,研究機構等密切連繫,以提供畢業生較適當與較多就

   業機會。

就業方面

本系畢業校友已有三千餘名,廣受國內各企業界之歡迎與重視。

深受:模具、機械、航空、電子、電機、塑膠等相關工業之歡迎與爭取。

同時本系為國內唯一以培養模具專業技術為導向之科系,因此每年畢業之

學生平均約有2~3個就業機會。

深造方面

本系畢業生可經各技術學院、科技大學、一般大學之大學部,或再進入研

究所繼續攻讀學位。